来源:k8凯发天生赢家一触即发人生 原作者:刘静
联电14纳米月产2000片
6月8日,晶圆代工大厂联电召开股东大会,就部分股东关注的“先进制程和厦门厂进度”等重点问题进行了说明。
在先进制程部分,目前联电已经从28纳米推进至14纳米,近日已经开始量产出货,月产能为2000片,以消费性产品应用为主。根据媒体此前报道,联电的14纳米制程客户包括ARM和新思科技等厂商。
与28纳米制程相比,联电自主研发的14纳米FinFET工艺制程性能快55%,功耗减少约50%,晶体管密度则达到28纳米制程技术的2倍。虽然比此前预计时间晚了几个月,但今年依然可为联电贡献部分营收。
至于厦门厂,联芯集成电路已经获得联电28纳米技术授权。本季投产5000片,第3季产出,主要供应大陆客户通讯应用所需,预计今年年底前产能将扩增至10000片。加上联芯目前拥有的6000片40纳米制程产能,2017年底联芯厂总产能将达1.6万片。
此外,联电还指出,未来厦门联芯厂产能将扩增至2.5万片,以28纳米为主,但具体时程并未公布。
台积电3纳米工厂或选址美国
在半导体先进制程领域,台积电一直领先于其他晶圆代工厂,不仅已经量产10纳米制程产品,同时还在着手7纳米、5纳米、甚至是3纳米制程技术的研发。
可以确定的是,台积电5纳米制程技术已经选址中国台湾,目前正在进行环境评估,预计最快将在今年动工,台积电的目标是在2020年实现5纳米制程量产。
不过,对于3纳米制程技术的研发,台积电也并未懈怠,已经成立了数百人的研发团队,并且也在积极寻找理想的3纳米制程晶圆产线工厂地址。
除了首选中国台湾之外,综合劳工成本、土地以及水电等因素考虑,台积电3纳米工艺生产线也不排除在美国建厂的可能。
根据此前的资料显示,台积电3纳米制程技术将投资约5000亿新台币,预计2022年左右实现量产,而这也是关乎台积电能否真正登上全球半导体霸主地位的关键制程。
东芝半导体下周四揭晓最后买家
从今年年初宣布将出售旗下半导体事业以来,东芝可谓吊足了“观众”的胃口,经过了两次竞标依然不肯拍板定案。
最新消息是,东芝将在下周四(即6月15日)启动第三轮竞标,届时,东芝存储芯片事业的最后胜出者也将正式浮出水面。
消息显示,东芝半导体第三次竞标阵营的已经从最初的10家缩减至2家,分别为由博通(BROADCOM)与私募基金银湖(Silver Lakes)组成财团以及由合作伙伴西部数据和日本官民基金“产业革新机构”(INCJ)组成的“日美联军”。
不过在这两大阵营中,最有可能胜出的是博通与银湖阵营。因为该阵营的竞购金额更高,达到2.2万亿日元,而西部数据的报价还不到2万亿日元(约1.8万亿日元)。而且与存储器厂商西部数据相比,通信芯片大厂博通更容易通过反垄断调查机构的批准。
事实上,据日媒报道,博通已经获得了东芝半导体出售案的独家议约权,这意味着在博通与西部数据之间,东芝自身更加青睐前者。不过在结果宣布之前,一切都只是猜测,最终结果还需到6月15日才能最终揭晓。
三星拟扩大印度智能手机生产
作为全球少数几个增长强劲的智能手机市场,印度已经获得了三星、苹果、华为和小米等众多厂商的青睐,都将其作为海外扩张的首选市场,而印度也有望超越美国,成为仅次于中国的全球第二大智能手机市场。
对于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制造商而言,印度市场对三星市场份额提升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。
近日,有消息称,三星计划投资约7.6亿美元扩充其在印度的手机和冰箱的产能。其中约6.23亿美元用于扩建在印度首都新德里附近诺伊达(Noida)的智能手机工厂。
根据扩建计划,三星诺伊达工厂面积将增加一倍,从现有的12万平方米扩建至24万平方米,建设完成后,该工厂的手机生产数量也将从目前的每月500万部提升至1000万部。
此次三星扩建印度工厂,不仅有助于削减其在印度的生产成本,同时也可以满足印度对三星智能手机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。